
声明: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,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倍悦网,请知悉。
美国总统特朗普,于10月10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,称将对价值3800亿美元的中国商品加征高达100%的关税,还表示在APEC峰会上\"没必要与中方会面\"。
然而到了当天晚间,他在白宫接受采访时态度已明显缓和,表示如果中国调整稀土政策,将考虑放弃加征关税,并强调并未打算取消与中方会晤。
美方究竟在打什么算盘,怎么刚过8小时又变脸了?

中国精准反制
特朗普关税威胁的直接导火索是中国前一日出台的稀土管制新规。10月9日,中国商务部与海关总署联合发布公告,对锂电池、人造石墨负极材料、超硬材料、稀土设备和原辅料、中重稀土等相关物项实施出口管制。
这一管制措施不同于简单的原材料限制,而是全面覆盖了产业链上下游。新规明确规定,不仅中国产稀土需要许可证,连境外制造的产品,只要含有0.1%以上中国重稀土成分,或使用了中国的开采、冶炼技术,出口前都必须申请许可证。

这套管制逻辑与美国常用的\"外国直接产品规则\"如出一辙,把管制范围从原产国扩展至含有本国技术或成分的全球产品。《金融时报》评论称,这是中国对美国半导体封锁的\"镜像回应\",金杜律师事务所专家也直言这是对美国最系统性、最全面的反制。
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在回应质疑时强调,这些措施是中国依据法律法规完善自身出口管制体系的正当行为。\"中国的出口管制不是禁止出口,只要是用于民用用途的、合规的出口申请,都可以获得批准\",但对于军事用途的申请,\"原则上不予许可\"。

美国多方面承压
特朗普为何在短短8小时内急转弯?分析认为美国面临来自多个层面的严峻压力倍悦网。
先是军工产业链的紧急警报,全球稀土分离加工能力的90%、磁体制造的93%都掌握在中国手里,而这些磁体是F-35战斗机导弹制导系统、发动机涡轮叶片等关键部件的核心材料。美国军工企业已计算出,如果稀土断供,F-35生产线最多只能维持到2027年。

同时,10月10日英伟达、特斯拉等科技公司股价暴跌超5%,因为市场担忧稀土管制将影响芯片生产和电动汽车制造。英伟达CEO黄仁勋与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进行了紧急视频通话,直言稀土管制已经影响芯片制造,如果关税进一步升级,美国半导体企业全球市场份额可能下降15%。
零售业同样遭受重创,美国商会联合沃尔玛、塔吉特等300家零售商致函白宫,警告额外加征100%关税将导致零售业成本平均增加40%,预计120万个就业岗位面临流失风险。沃尔玛在单独声明中强调,中国产小家电、节庆用品价格将因关税翻倍,感恩节备货季可能出现货架空置。

最让特朗普政府忌惮的是农业州的政治压力。威斯康星州、俄亥俄州等摇摆州的共和党议员纷纷致电白宫,提醒中期选举预热期的选民情绪变化。
根据美国农业部数据,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大豆出口同比下降78%,农场主对补贴政策的不满正持续发酵。这些州是特朗普的重要票仓,一旦农民利益受损,选票流失将直接影响政治前景。

中国反制多管齐下
除稀土管制外,中国的反制措施还延伸至多个领域,形成协同效应。
10月10日,中国交通运输部宣布对美国船舶征收特别港务费,对等回应美方同期实施的船舶附加费。这一措施直接影响美国的供应链成本结构。美国航运协会估算,这将使美国农产品出口成本增加约4.3%,尤其影响大豆等依赖中国市场的大宗商品。

同一天,中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,对高通公司收购以色列汽车芯片设计公司Autotalks未依法申报经营者集中启动调查。高通在中国市场收入达137亿美元,占其全球收入的62%,任何监管措施都将对其利润产生实质影响。
这些反制措施的共同特点是精准性和系统性,不是简单的\"大水漫灌\"式反击,而是针对美国产业链的痛点实施\"靶向治疗\",既最大限度保护国内经济发展,又能有效施压美方。

从对抗到有条件对话
美国长期依赖\"单向压制\"策略,通过关税和技术封锁对中国施压,但这一次中国的反制直接卡住了美国国内的\"关键零件\",迫使特朗普政府迅速调整立场。这表明中国已经掌握了足够的战略筹码,能够在博弈中占据主动。
而特朗普的态度转变为后续中美关系走向提供了新线索。预计双方将在11月APEC峰会期间重启经贸对话,但这不意味着冲突的终结,而是进入新阶段。

短期内,美方可能在以下领域做出策略性让步:部分降低对华消费电子、服装等民生商品关税;放宽特定技术产品的出口限制;暂缓新一轮芯片管制措施。这些让步旨在稳定供应链,防止国内价格上涨引发的通胀压力。
中方则可能考虑在民用稀土出口方面采取更多便利化措施,保证合规企业的供应稳定性。但在技术管制、市场准入等核心问题上,立场将保持坚定。

长期看,中美经贸关系将进入\"有管控的竞争\"阶段。双方既有深度经济联系,又存在战略竞争,需要在保持竞争的同时避免冲突升级。这要求两国建立更加制度化、可预期的沟通机制,防止误判和过度反应。
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亚洲专家肯尼迪预测:\"这次事件后,美国政策制定者将更加审慎地评估对华措施的反制风险,不会轻易使用'极限施压'策略。\"

在未来的中美博弈中,谁能更好地平衡竞争与合作,谁能更精准地识别风险与机遇,谁就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较量中占据优势。
中国需要继续完善自身工业体系,增强科技自主能力,同时保持开放合作姿态,为全球经济稳定贡献建设性力量。
富明证券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